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涵江区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显成效
【发布日期:2018-04-10】 【来源:福建文明风】 【字体显示:

 

 

涵江区“践行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新风移旧俗,文明润民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移风易俗工作座谈会精神,涵江区紧紧围绕“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目标,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切入点,点面结合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目前,全区14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均选定移风易俗活动主题并制定实施方案,以“一镇一主题”形成党风政风与乡风民风双向互动、互促互进的局面。


■党员干部争当“排头兵”


清风至,万物发,又到一年清明时。


在涵江,各乡镇街道陆续开展“移风易俗 文明祭祀”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破除歪风陋习,文明低碳祭扫。


除了清明文明祭扫之外,连日来,“移风易俗我争先”百人宣誓、“移风易俗破陋习”倡议签名、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也相继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响应号召,移风易俗从自身做起,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并严格约束家人,婚丧嫁娶一律从简。


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如果党员干部能够以身树立标杆,带头摒弃过去的陈规陋习,群众就能抱着看齐意识,做好移风易俗。


为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涵江区纪委监委制定下发全区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反对歪风陋习的规定,倡导党员干部要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和破除歪风陋习的践行者,做到“四带头、四反对、八严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潜移默化,引导农民群众摈弃陈规陋习,以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据悉,“四带头、四反对、八严禁”具体包括:带头文明过节、反对低俗歪风,带头节俭戒奢、反对比阔斗富,带头传承孝道、反对厚葬薄养,带头助力公益、反对铺张浪费,严禁违规操办、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活动,严禁借婚丧喜庆活动违规收取礼品礼金,严禁组织或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严禁借神事之名进行人财物集资摊派,严禁参与“两违”“活人墓”建设,严禁在禁燃区域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参与赌博活动及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严禁酗酒闹事和酒后驾车。


规定下发以来,涵江区各有关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和实际情况,在制定移风易俗总体工作方案的同时,对党员干部参与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现象实行“零容忍”,一经发现,严格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为给移风易俗工作提供纪律保障,涵江区白沙镇纪委清退了6名在宫庙任职的党员干部。另外,白塘镇也就清退参与民间宗教场所的党员干部相关事宜,与各村支部书记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参与民间宗教场所的党员干部的情况,并动员各村支部书记进行一一突破,截至目前,已清退4名参与民间宗教场所的党员干部。


在移风易俗过程中,涵江区纪委监委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协助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对推动工作不力、违规组织或参与歪风陋习活动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严肃执纪问责。


与此同时,依托“群众+党风廉政监督员”的监督模式,通过来信来访、“涵江清风”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党风廉政网格化“手机APP”监督巡查等方式,邀请广大群众、党风廉政监督员加强监督。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扛起从严执纪的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参与歪风陋习的行为。自活动开展以来,查处相关案件13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人,批评教育16人次;督促公安等部门查处违法燃放烟花爆竹25起。


“移风易俗、种德传心、任重道远、贵在坚持,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齐心协力打赢‘除陋习、树新风’这场持久战。” 涵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白沙镇澳柄宫省下香火钱帮扶贫困乡亲


■推民间宗教向上向善

 

在涵江区白沙镇田厝村,群众原本想把村里的一座观音庙进行高档装修,在经过镇、村干部的宣传劝导后,村老人会决定简朴装修,把大部分装修资金用于支持村里做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广山村霞溪宫也把香火钱变公益金。村道上130盏路灯,每年约2.6万元的电费都由该宫庙买单。


同样在白沙镇,长兴村有一座观音亭,建筑楼房原先空置严重,移风易俗新风拂来,该宫董事会主动把600多平方米的场地让出来,布置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如今,观音亭内健身室、阅览室、图书室、科普室等功能一应俱全,群众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为推动民间宗教向上向善,涵江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力推动文明新风树立。目前,该区正全面推广白沙镇田厝村、长兴村和国欢镇沁东村等宫庙“省下香火钱,多做公益事”的做法,引导宗教场所捐出香火钱变成“公益金”,支持教育、卫生、文体、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开展修桥铺路、扶贫济困、助学助残、尊老爱幼等公益慈善事业。

 

 

党员干部齐唱原创的移风易俗公益歌曲《新风伴我行》


■文明乡风引领新生活


曾几何时,每逢婚丧喜庆事宜,必定大摆酒宴,互相攀比“排场”陋习愈演愈烈。如今,随着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综合治理大操大办,移风易俗观念正逐渐转化为涵江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吃大喝的“面子工程”少了,把发红包改为捐资公益事业的群众多了。


涵江区国欢镇塘西村村主任李庆忠,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儿子今年结婚,他也是主动作出表率,婚宴一切从简,将100多桌的宴席减至19桌,并将节省的资金用于扶助慰问本村困难户,弘扬善德。


国欢镇后洋村知名企业家姚明乐捐40台电脑给后洋小学,成立“后洋小学姚明奖教助学基金会”,资助基金20万元,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


沁西村5名企业家不约而同地省下燃放烟花爆竹和办宴席的钱,用于敬老慰问和扶贫助学。仅今年春节,就为该村473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被套、毛毯以及慰问金,让老人们温暖过冬。


三江口镇后郭村12名元宵福首开展移风易俗庆元宵,用节省下来的费用硬化村道160米,赢得广泛赞誉。


一系列变化,折射出民风的转变,这也正是涵江区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涵江区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通过创作移风易俗歌曲《新风伴我行》、组织多种形式文艺踩街活动,以及发放倡议书,做到移风易俗活动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


如今,走进每个村庄,就会看到村规民约中有“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内容。


据悉,在指导各村(居)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过程中,涵江区注重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通过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家庭、好村民等评选活动,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同时,把移风易俗作为基层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和考评的重要依据,推动移风易俗活动向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活动开展以来,因宴请引发的邻里纠纷、因酒驾引起的交通事故、因燃放鞭炮烟花受伤等各类事故明显下降,理性建房、婚事新办、节庆简办蔚然成风,促进了乡风民风的明显好转。(林英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