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涵西街道以“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为主线,激发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热情,精心描绘“宜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新画卷。
这里洋溢着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激情;这里涌动着争先创优、开放崛起的热潮。这里是涵西,一块千帆竞发、充满活力的热土。
莆田涵西街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坚持在“实”字上勇担当,“干”字上求突破,“深”字上见实效,全面拓宽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城市更新,强力推进民生实事落实落地,精心描绘“宜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新画卷。
高“颜值”的形象和高“质感”的生活彰显了群众的满意度 来源:涵江融媒体中心
把稳红色“方向盘”
党员富有责任感,就能温暖一片群众;党组织充满战斗力,就有万家灯火的温馨。
平时见得到党员,有事找得到组织……在涵西街道一路走访,记者感受到党组织像一块磁石,把干群的心紧紧聚拢起来,呈现出“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态势。
“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这是涵西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力在每周一召开的街道两委会会议上经常说的一句话,道出了街道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决心。
抓党建首先要优化组织架构,疏“脉络”,强“筋骨”,延“末梢”。涵西街道根据实际,全面延伸组织“触角”到网格里、单元中,因地制宜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单元党小组”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两种组织架构,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
这两种组织架构运行以来,涵西街道党建工作提质提标,凝聚了硬核力量,打造“红色引擎”,推动发展不停歇、服务不缺位,基层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每一项都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绝不是嘴上说说,手上画画那么简单,更需要扑下身子用心用情用力去做。街道不断加大干部管理力度,从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热情。
近日,涵西街道周例会前是干部“半小时分享会”,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老同志传授工作经验,年轻干部谈工作计划,展现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反响热烈。年轻干部戴高林说:“分享会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前辈们知无不言、倾囊相授,不仅交流了感情,也传承了智慧,我受益良多。”
干什么、怎么干?为激发年轻干部敢闯敢干的活力,涵西街道定期召开交流座谈会,开展包片党员领导导师帮带、“练兵比武”等活动,让年轻干部到项目现场去、到企业去、到群众中去,把“推着干”变“比着干”,争优、争先、争效,把大事办实,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好,让“幸福涵西”有了新气象。
群英社区开展“党建边民主递真情、爱心早餐送温暖”志愿服务 来源:涵西街道
基层治理精细化
日新月异的涵西既有老城区,又有新区,人口密度大。在该街道,城市更新阔步前行,基层治理也在“脱胎换骨”,释放着发展新动能。
涵西街道通过科学划分,将9个社区重新整合,细化102个网格、4952个单元,形成“社区结网、街巷连线”的全覆盖网格体系。又率先推行“党旗在网格中飘扬、党徽在单元中闪耀”,组建53个网格党支部、21个网格党小组、203个单元党小组、32户党员联系户、22个党员先锋岗,以党建引领“穿针”,用惠民服务“引线”,绘就“街道—社区—网格—单元”联动治理“同心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正能量。
“安了充电桩,排除了飞线充电的隐患,我们踏实多了。”延宁社区居民向第二网格党支部书记佘忠义反映小区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佘忠义立即组织各楼栋单元长、充电桩建设单位、居民代表等进行商讨。在选址上,个别底层住户代表持有不同意见。他运用“近邻面对面”协商模式,组织面对面交流,听取大家意见建议,最终得以落实,居民们拍手叫好。
像这样发生在网格里的暖心事还有很多。涵西街道用“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大家通过生活中一连串的“小幸福”,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
连日来,群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环卫工人送去爱心早餐,传递着清晨第一份温暖。党群服务中心是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主要阵地。涵西街道按照“15分钟服务圈”原则,在网格内合理设置党群服务站点,优化升级“长者之家”“长者食堂”“党群连心廊”“小区议事亭”“文明实践站”等,夯实了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涵西街道9个社区党组织还分别与市直机关单位共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机关+社区”实现“1+1>2”。市人大常委会指导苍林社区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带动市司法局、市第一医院等下沉资源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市体育局指导保尾社区增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市城市管理局协助涵西社区调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等,身心俱沉做实功,为民服务践初心。
在创新组织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涵西街道主动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发展布局,通过实施“5G智慧党建服务小区智能化”“5G智慧涵西”等项目,引进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应用于社区治理、治安防范、便民服务各领域,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智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书写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转型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建设“5G智慧小区”,将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运用到小区治理中,融入居民生活 来源:涵江融媒体中心
激发老街新活力
涵西南部的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保留着涵江鼎盛商贸的专属记忆,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今年以来,涵西街道在萝苜田实施东方廿五坎夜景亮化工程,创新打造“福”文化景观项目,有效融合涵城水乡、“小上海”商贸、延宁宫蔗塔祈福等地域文化符号。在“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中,老街充满国潮味的“福”文化元素新装亮相,精心设计的“多福”主题文旅体验路线吸引诸多市民游客前来,赏特色民俗、逛红砖古厝、尝特色美食、打卡文创IP景点,累计接待市民游客10万多人次,为涵江文旅市场“开门红”助力。
提升萝苜田“党建+”邻里中心,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融入国画艺术、茶文化、街头艺人文化等要素,聚合新兴文创文旅软硬件资源,引进“山风集雅画室”“锦里文创园”“花与田共享茶室”等23家文创新业态,进一步汇聚街头巷尾人气,在老街打造新业态文化体验空间。同时,持续推进“机关+社区+社会组织”结对共建,并发动“00后”新生代力量,举办大学生社区音乐节、周末市集等特色活动,为老街注入新活力。
深入挖掘老街红色革命史,整合相关史实资料,依托萝苜田23号涵江联络站旧址,完善革命事迹陈列馆展陈,讲好本土红色故事,打造涵江主城区“15分钟生活圈”内首家红色教育基地。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创新文旅宣传推介模式,通过制作短视频、邀请网红直播、制作全景VR导览及在线互动等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旅游新环境,让社会各界“隔空种草”,“沉浸式”体验涵江历史商埠重镇的魅力。
老城新韵活力增,新城崛起繁华生。涵西街道以时不我待、敢为人先的气魄,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出发点,砥砺前行,把“发展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一笔一画勾勒出的和谐共建幸福长卷还在继续延伸……(湄洲日报记者 蔡玲 涵江融媒体中心 林亦霞 张晓君)
“多福”主题文旅体验路线吸引诸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来源:涵江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