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脱谷粒、绘制草帽……国庆黄金周期间,革命老区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的稻田里迎来了又一批研学团,学生们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化身小农人,体验割稻谷、踩打谷机、制作谷物标本等一系列活动,感受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体验秋收,在劳动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 林建华 供图
随着秋收的到来,此前已有不少研学团队来到大洋乡体验农耕文化。“我们将传统农耕文化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引导学生感知农业发展,传承农耕文化。”大洋乡相关负责人说道,通过深挖农耕文化传统,当地探索拓展特色研学课程,为乡村振兴赋能。
重走红军长征路,感受红色精神力量 涵江区白沙镇 供图
近年来,涵江区各乡镇依据当地特色量体裁衣,将研学教育实践,与红色文化、绿色休闲、生态文旅等产业有机结合,积极打造研学基地,推出乡村研学游项目,寓学于游,点燃了红色研学新潮流。
聆听红色宣讲员讲述感人的红军故事 涵江区白沙镇 供图
学习郑樵文化、制作“棕”笔、体验非遗美食技艺……白沙镇广山村立足“党建引领+文化产业+农业产业+农户”发展思路,开发和挖掘郑樵文化,将广业书院当作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家风的生动课堂,打造研学教育基地,以人文历史、民俗非遗、产业生态等为脉络,设计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该村有关负责人介绍,每逢假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组团旅游成为常态,前来开展研学活动的团队更是络绎不绝,研学游已成为乡村游发展的新支点,为推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开展研学活动,学习郑樵文化 涵江区白沙镇 供图
“研学热”带动红色旅游“火出圈”。涵江区将继续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研学路线,丰富研学游产品,打造更多知名红色研学旅游品牌,拉伸研学旅行产业框架,做到串点连线成片,推动研学旅游与红色教育相融合,打造新型红色教育阵地,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