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选择饲养宠物,以此填补个人情感上的空缺,或增添几许生活中的乐趣。饲养宠物本身没有错误,但部分居民的不文明养犬行为,却给邻里街坊带来了困扰,也给社区环境造成了一定负担。有鉴于此,社会上有必要兴起一股文明养犬的新风,引导养宠者牵紧绳索,让文明“不掉链”。
养犬人士要主动作为,牵紧手中有形的“文明之绳”。部分未完全驯化的宠物犬,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暴起扑咬居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即便部分宠物犬经过训练,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倘若没有犬绳束缚,也极易在社区乱窜,引发交通事故。不仅如此,宠物犬有随地便溺的习性,若放任宠物犬在社区随意走动,同样会影响社区的卫生环境。由此可见,不文明的养宠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了构建和谐的居住环境,宠物的主人们有必要加强文明意识,规范养犬行为。养犬居民外出遛狗时,应该自觉牵紧手中绳索,约束宠物犬不袭扰路人、不随地便溺、不高声吼叫,在宠物犬情绪激动时要及时喝止、严加管教,避免发生意外和危险。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养宠居民在攥紧手中绳索的基础上,还应自觉购买宠物嘴套、宠物粪袋等文明设备,主动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积极营造卫生有序的养宠环境,做到文明“不掉链”。
社会各界要共同倡导,牵紧心中无形的“文明之绳”。文明养犬不仅需要养犬者的自觉和自律,更需要社会全体的共倡共治。社区居委会和小区物业应该积极作为,因地制宜制定行之有效的养宠公约,并通过宣传栏、公益广告、电子屏等载体大力宣传文明养宠理念。有条件的社区小区还可以探索建设宠物集中排便点,或向居民发放宠物粪便收集袋,通过解决痛点来倡导文明行为。地方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情出台相关的《宠物管理条例》,并依托公共领域载体和新媒体立体矩阵等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以宣传教育和违法惩戒两个抓手,引导不文明养宠者们“知法守法”。地方志愿服务机构还可以组建一支文明养犬行为劝导志愿服务队,吸纳执法人员、社区工作者、基层网格员、群众志愿者、辖区民警等力量参与,通过常态化督查劝导和宣传引导,以扼制不文明养犬现象的滋生。对于不文明养犬且屡教不改的,可以考虑将其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记录,必要时对其采取限制养宠等措施。
细节展现文明,行动铸就美好。遛狗牵绳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举动,却是展现文明养犬行为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和谐的公共秩序和文明的社会环境。文明是居民自觉心,是公众同理心,更是社会公德心。相信只要居民们自律自觉、同理共情,主动牵紧手中的养犬绳,一定可以构建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让文明不再“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