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随处可见的垃圾、杂草垛、乱柴堆、猪圈鸡窝都被清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硬化道路村村相通户户相连,一排排绿树生机盎然,一幢幢庭院干净整洁,一条条河流清澈见底,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笔直挺拔,一张张笑脸写满老百姓的幸福欢畅,蓝天、绿树、鲜花掩映……农村环境的变化宛如一幅幅美丽画卷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的乡村大地上舒展开来! 科学施策 乡村旧貌绽新颜
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图片来源:兴仁市文明办 用沼气、上卫生厕所、走硬化道路、住小康房、饮清洁水……这是时下黔西南州兴仁市农村环境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近年来,兴仁市以脱贫攻坚、撤县设市、美丽乡村建设等为契机,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乡村清洁工程等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兴仁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大变脸”,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提升了群众幸福获得感。 “我们村变化太大了,生活的环境不比城里差了,我现在每天吃完晚饭都要在村里转一圈,生活环境好了,我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了!”说起村里的变化,城南街道鹧鸪园村村民岑春柔幸福满满。 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如期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兴仁市提出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达标”的总体工作思路,在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位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不仅成立了15个脱贫攻坚环境卫生督导组和2个督查组,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最关键的问题突破、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抓起,还组织近万名包保责任人、驻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向环境脏乱差的死角死面“宣战”。全面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作,着力让家园与美丽相拥相伴,努力实现“人居环境靓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目标。通过治理,使兴仁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为兴仁市成功“减贫摘帽”创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 “现在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农机具乱放等现象不见了,各村的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在广大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不仅让他们脱了贫,还让他们的生活一天天美起来,让美丽乡村开满文明之花、幸福之花。”这是兴仁市9000多名帮扶干部的心声。 因村制宜 乡村环境靓起来
环境优美的村庄。图片来源:兴仁市文明办 走进兴仁市城北街道锁寨村,干净宽敞的广场、清澈的河流、错落有致的民居、满山的五星枇杷让人心旷神怡。 谁曾想到几年前的这个小山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基础落后,乡村环境还是一片“脏乱差”。几年时间,锁寨村逆袭,从普通村寨摇身变成3A级景区、全国文明示范村。 锁寨村作为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打造,全面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项目建设,建成景区主干道20余公里、沿河观光道30公里、产业园区观光道100余公里,建成游客集散中心、大型停车场、文化广场、健身步道、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成长寿康养园和康养中心、大型游乐场及休闲钓鱼场等,建成污水处理系统3个、实现了全域卫生清扫和垃圾集中清运。锁寨村一跃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门口就是宽敞干净的硬化路,还有太阳能路灯、广场,而且超市、卫生室就在家门口,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在屯脚镇鲤鱼村,村民杨大妈笑呵呵地说。 屯脚镇鲤鱼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没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之前,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村寨里的污水乱排、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畜禽乱跑等等现象随处可见,当地农户多以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微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当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时,鲤鱼村作为兴仁市第一批建设试点村进行了建设,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鲤鱼村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产业结构、村民素质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城里人都感到羡慕和向往。 锁寨村、鲤鱼村的变化,只是兴仁市乡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兴仁市以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管理有序”的美丽小康寨为目标,全面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强化环境整治、深化垃圾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美丽农家”创建等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实现了兴仁市155个村(居、社区)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建设全覆盖,让村民喝上了清洁水,配备农村四员岗位人员(保洁员、护路员、护水员、护林员)3000余名,配备农村垃圾收集斗5000余个、垃圾清运车300余台,保障了农村环境治理的常态化、长效化,使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砥砺前行,山乡蝶变。漫步在田野乡村,昔日垃圾堆积、人畜混居、村道坑洼积水的“脏乱差”现象已难见。 新风正气 村风民风美起来
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图片来源:兴仁市文明办 农村环境整治不仅是一场农村发展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的变革,更是一场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陈规陋习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摒弃,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养成。 兴仁市在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治理的同时,为建设好乡风文明,各村(居、社区)出台村规民约,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农民健身场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还组建了文艺演出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我们村,男同志打篮球,女同志跳广场舞,小孩逛图书室,乡亲邻里之间特别团结,大家都特别讲文明。”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岑大姐兴高采烈地说。 在各个村庄,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乡风评议”持续推进,列于墙上的“村规民约”不断完善……文明新风迎面扑来,文明之举随处可见,而乡风文明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成村民心头的文化自觉。 文明家庭肖国波、最美家庭张国景、星级文明户刘家仁……在兴仁广大农村,典型带动,文明蔚然成风。 “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让村民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文明同行,才能真正促进乡风文明。我们村组建了党员帮扶、环境治理、治安巡逻、爱心助老、文艺宣传等10余支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者300余人,全村形成‘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新风。”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余必丽激动地说。 春风化雨润山乡,文明新风浸万家。近年来,兴仁市各级各部门聚力文明村镇创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和“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等活动,农民精神文明风貌得到提升,农村社会风气持续好转,乡风民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通过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大批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典型。巴铃镇、屯脚镇鲤鱼村、城北街道锁寨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屯脚镇、城南街道鹧鸪园村等30个村镇荣获全省文明(先进)村镇。评选出3万余户文明家庭、文明之家、文明卫生户等农村典范。 乡村环境整治不仅改变了脏乱差、建设了美净亮、改善了吃住行,还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如今,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热潮正如火如荼在兴仁广袤大地展开,期待更加美丽乡村蝶变的到来!(兴仁市文明办 李鑫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