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官塘社区通过发动老党员、“小小楼栋长”、网格员等志愿者,开展禁烧、禁放等工作,大力推广不放烟花、不烧冥纸的新式过年习俗。高凌君/摄 市民:从被劝导到同参与 从不让放到不想放 自2017年1月1日起,“禁放令”实施已有2年多,记者在探访中获悉,新年期间,各方禁放宣传工作有序进行,从开始不让放时的心有抵触,到市民积极赞成不放,“禁放令”早已深入人心。 禁放工作你我共参与 “自觉遵守禁放规定,不放烟花爆竹,做文明铜陵人”、“不放烟花爆竹,共建宁静家园,维护城市环境”……连日来,在铜陵市多个居民小区里,随处可见这样的禁放宣传横幅。据悉,“禁放令”实施以来,铜陵市各社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入户劝导、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禁放”工作氛围。 与此同时,一些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进社区,上街头,有序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在宣传禁放队伍中还有一些普通市民的身影,他们纷纷表示,只有你我共参与,城市才能更加美好。 从心有抵触到发自肺腑地支持 “说实在的,刚开始听说‘禁放’,内心还是有些抵触的。”市民何晓萌坦言,从小到大,放烟花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件趣事。 当听说“烟花”也在禁放范围内,何晓萌内心有些纠结。然而,经过这几年的禁放,令她彻底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没了烟花爆竹,感觉空气都新鲜了,我再也不用害怕冲天炮不慎伤及无辜,也不用担心半夜被鞭炮吵醒了。”何晓萌说,如今她是发自肺腑地支持这项举措。 年味不只是有烟花爆竹 采访中,很多采访对象将燃放烟花爆竹与年味联系到了一起。年味究竟是什么?铜陵地域文化和优秀家风传承人陈诗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自古以来,年味象征着传承大爱、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年味包括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等。“政府禁放烟花爆竹保护了环境,作为老百姓,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支持这项举措的实施。”在陈诗兴看来,营造年味也可以通过街头巷陌张灯结彩、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等来实现。 曾经的烟花爆竹经营户:从“难以适从”到“乐见城市的变化” 从大批量进购烟花爆竹到签订承诺书,从逢年过节忙得不可开交到轻轻松松迎新年。对于曾经的烟花爆竹经营户而言,2017年的“禁放令”让他们彻底告别了曾为之“骄傲”的红火生意。2月12日,记者对曾经的烟花爆竹经营户群体进行了追踪采访。 从想偷偷卖到不敢卖 “以往做小卖部,春节前后最大的生意莫过于那些爆竹礼花,其他的小东小西只是顺带卖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记者,他曾经就做过烟花爆竹的生意,每到春节都收益不错。 “虽然嘴上说不做,但我心里还曾抱有侥幸心理,想悄悄进购一些货,再悄悄卖出去。”该市民介绍说,但面对民警、社区等各方管理、宣传的“重重夹击”,他非但进不到货,同时也无人敢买,“一些老熟客告诉我,市区如今不让放了,即便再便宜也不敢买。” 从心疼“损失”到乐见变化 “过年少了烟花爆竹,自然少了不少损失,说一点不抱怨那是假话。”如今仍在经营商店的邹贤林坦言,“禁放令”起初那一年心里确实有些不是滋味,“我是10月份提前进购烟花爆竹,后来听说铜陵禁放,我又赶紧将那些存货散给农村的亲戚朋友了。”邹贤林说,毕竟一项大的收入少了,让他和很多经营户难以适从。 渐渐地,他开始习惯这种变化,到后来甚至乐见“禁放令”后城市的变化。“虽然没人买烟花爆竹了,但当我看到咱们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我就特别高兴,如果说我的收入少了算是一项损失,那么‘禁放’给城市环境带来的改善便是给我们这些经营户一份大大的惊喜。”邹贤林说。 从忙碌至深夜到轻松迎新年 相对于其他经营户的“起初有怨言”,凤凰城街区的经营户戴胜表现出了绝对的支持和赞许态度。“我开这家小店才几年,刚开始也卖烟花爆竹,平时还好,一到过年,我们夫妻俩简直忙疯了。”戴胜介绍说,他们不仅要忙活着大批进购烟花爆竹,而且还要送货上门,有时候忙到深夜12时,每次回到家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钱虽然是赚了一些,但我们身体几乎要累垮。”戴胜说道。 当听说铜陵实施全面禁放烟花爆竹时,戴胜和爱人反而松了口气,“过去为了烟花爆竹,一到过年就要忙到深夜,如今,到点关门,一家人轻轻松松过大年。”戴胜笑着说。 两地春节对比:禁放与否 感受截然不同 清爽又不失喜庆热闹,这是铜陵的春节,“禁放令”实施后迎来的第三个春节。在刚刚过去的假期里,记者回到尚未实施禁放的老家,相比禁放的铜陵,记者亲身感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新年。 老家的年:“年味”十足 但噪声扰人 2月4日,农历腊月三十,记者来到老家庐江县某镇。临近新年,一路上,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不绝于耳,门前鞭炮屑散落一地,红彤彤的一片看上去甚是喜庆,不过很快看到的另一番景象着实将记者吓得一身冷汗。几个十岁左右的孩童,在鞭炮屑中寻找尚未燃尽的鞭炮,接着拿出打火机,兴奋地点着,随后扔到路中央,路人不经意间便被吓了一大跳。 除夕夜12时刚过,门外的爆竹声一家接着一家,几乎未曾停歇过。看完春晚的记者拖着疲惫的身子本打算睡下,但窗外鞭炮声仿佛近在耳边,时时刻刻提醒着你“过年啦”!整个夜晚,记者和家人一次次被吵醒,在喧闹中过大年。 铜陵的年:清爽靓丽的“铜陵蓝” 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三,当雄伟壮阔的铜陵长江大桥呈现在眼前时,记者返程回到了铜陵。路灯下悬挂着的灯笼和挂饰、商场里孩子围坐在一起欣赏民间艺术家表演的皮影戏,邻里见面道声“新年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浓浓的年味。没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没有满地难清理的鞭炮屑,更闻不到刺鼻的硝烟味,呈现在面前的只有清爽靓丽的“铜陵蓝”。 “这几天在家乡,虽然尝尽了亲人团聚的幸福滋味,但一到晚上便要备受鞭炮的煎熬,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完整觉,如今回到铜陵,才让我真正感受到‘禁放令’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在铜陵工作的无为人谢师傅感慨地说,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赞叹:城市干净了,我们负担轻了 今年春节假期的多数时光里,我们几乎都与雨相伴。对于环卫工人而言,他们的感触因此更深。环卫工人阮女士向记者介绍,以往过年时,这些鞭炮屑不仅杂而多,而且炸得到处都是,晴天里还好清理,每到雨雪季节,天冷不说,清扫起来更是困难重重,“鞭炮屑粘在湿哒哒的地面上,扫也扫不掉,拖也拖不走,唯有用手抠。”阮女士坦言,如此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不过这些已经成为过去,“禁放令”实施后,不仅见不到满地的红彤彤,闻不到刺鼻的鞭炮味,更减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和压力。(铜陵文明网综合 来源:铜陵日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