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莆田:传统文化步入寻常百姓家 打卡美好生活幸福城
【发布日期:2019-03-05】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莆田市图书馆加入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仙游县汉服文化悄然兴起、举办连环画百年历史展……2019年春天,莆田多地立足当地实际,充分整合资源,以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趣味传播传统文化,表达当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生活,步入寻常百姓家。

创意文创给传统文化换“青春脸” 绽放文化新魅力

国家图书馆开发过的文创产品有胶带、信封、书签等。

近日,记者获悉,莆田市图书馆加入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成为该联盟在我省地市级图书馆的首家成员馆。

据介绍,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是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该联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以引领和推动行业文创产业发展为宗旨,通过文创研发、营销渠道、人才培养等资源与各成员共建共享,提高图书馆文创研发整体水平。目前,该联盟已开启天猫旗舰馆,这预示着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抱团发展进入市场。

莆田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说,文创是近年来的文化热点,提取凸显城市特色的文化元素,让城市特质深入人心。文创给了传统文化一张“青春面孔”,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此前莆田市图书馆已有意发展文创,此次加入该联盟是个良好契机,以新兴载体传承传统文化,并注入新活力。

与博物馆、艺术馆开发文创产品相比,图书馆更具难度。张翔告诉记者,图书不是具象物体,需要馆员或开发者对文字元素进行深层提取,才能形成图书馆特质的文创产品。目前,国家图书馆开发过的文创产品有胶带、信封、书签等。莆田市图书馆先行先试,提取了莆田地方文献记载的方言童谣、莆仙特产、莆仙戏脸谱等当地特色元素,委托资质设计单位设计了方言童谣明信片、台历、挂画、莆仙戏脸谱书签等文创产品。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联盟品牌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图书馆资源创意性开发,完善联盟文创产品开发生态体系,联盟拟整合部分成员馆,推出一批高质量、特色明显、可开发性强的馆藏优秀素材,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图书馆文创优秀设计方案与创意产品。参与本次征集大赛的获奖设计方案与创意产品,将统一由联盟牵头开展产品落地、授权合作、众筹落地、展览展示等,并在联盟天猫旗舰店进行线上推广,在联盟成员间共享生产、销售、宣传。莆田市图书馆也已将馆藏创意素材资料提交进行创意产品设计,参与此次文创大赛。

张翔介绍,莆田市图书馆有三部国家珍贵古籍,分别是柯维骐的《宋史新编》、岳正的《类博稿》及明刻本《魏书》,还有《兴安风雅》《莆阳乐府》馆藏族谱等地方特色文献,都将从中提取文创元素,彰显莆田市图书馆的特色。让古老的馆藏珍品‘活’起来,融入市民生活。

图书馆将依托联盟文创产品的展示和交易平台,以多种形式开发文创产品,宣传莆田文化内涵,通过向全国展示地方文创产品,展现莆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提升莆田城市文化品位。

锦衣华服传风雅 仙游县汉服文化悄然兴起

汉服爱好者穿上汉服飘逸又呆萌。

一到春天,百花盛开,在花丛一众身影当中,穿着汉服,古风飘逸的汉服爱好者最是抓人眼球。记者了解到,如今在仙游县活跃着不少汉服爱好者,他们常常在节日里穿上汉服,或是演奏古典音乐,随之翩翩起舞,或是登上舞台演绎清雅古风,展示和宣传汉服文化,所到之处总会会吸引不少人关注。

沃盥、对席、同牢、合卺、结发,这些一般只会在古装影视剧中才会有的婚礼场面,如今很受年轻人青睐。

没有华丽的布置,没有大型的音响,和现在很多都市婚礼现场相比,汉服婚礼就显得典雅和质朴。资深婚礼人陈诺为新婚新人们组织策划了很多场汉服婚礼。她告诉记者,她策划的汉服婚礼又称周制婚礼,起源于周代,是中国古典婚礼的原型。汉周时期崇尚玄色及红色,汉服婚礼一般选择红黑配色的曲裾或衣裳,隐喻女子“德贵专一”,男子“正直规矩”之意。汉制婚礼、唐制婚礼皆沿袭周代仪制。

陈诺认为,汉服婚礼稳重有序,仪式感强,既能展示中国古典婚礼,弘扬中国传统婚礼文化,又能以促进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发展,加深人们对婚姻、家庭、责任与感恩的理解。

“汉服婚礼很受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家长喜欢。这几年,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汉服婚礼,市场需求还是比较大的。”陈诺告诉记者,她所举办的汉服婚礼还结合了仙游的婚俗进行了改良,反响很好。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近年来,由汉服热催生了汉服圈。在这个圈子里,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

家住鲤南镇的仙游汉服爱好者“青丝”从2008年开始接触汉服。她告诉记者,小时候看到56个民族大合照,就很羡慕少数民族穿五彩斑斓的衣服。一开始接触汉服是跟仙游的几位摄影朋友去厦门参加古琴雅集,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穿汉服的人弹琴、品香,“感觉好美”。

青丝接触汉服后,就深深地喜欢上汉服,并为之着迷。她说,着迷的那段时间感觉还是挺孤单的。2016年青丝去莆田参加摄影活动,遇见一个穿汉服射艺的女子,觉得英姿飒爽的她特别帅气。青丝说,“在那位女子的朋友圈里,突然知道,原来莆田已经有那么多喜欢汉服的人了,瞬间感觉不那么孤单了”。

“信息传播速度快,社会宽容度也提高了,大家都愿意去理解一些事物,哪怕不喜欢,也不会那么排斥了。”青丝告诉记者,她没有参加过汉服同袍组织的活动,只是单纯喜欢汉服,喜欢传统文化。近年来,她会自己缝制汉服,也会为自己的儿子缝制一些汉服。

莆田市图书馆举办连环画百年历史展 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图为读者们参观连环画历史展。

今年恰逢文学故事类连环画现世120周年,2019年2月下旬,莆田市图书馆举办连环画百年历史展,吸引了不少学生读者前来观展。

在莆田市图书馆新馆一楼展厅,一排排展柜上摆满了连环画,其中不乏《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水浒》《刘胡兰》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前来参观的小学生汪小禾说,连环画通俗易懂,观看连环画故事,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中学生李想则是从连环画里学到绘画的技巧。他说,小时候看爱连环画,也爱临摹,慢慢地也画了一整本。

记者了解到,此次现场展出近1500多本连环画,多来自民间收藏。展览方式结合历史和实物,即连环画内容按故事发生的历史朝代排序,同一故事系列里可看到不同时期的版本和画风。

“连环画取材文学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文学进行普及和通俗的教育。”莆田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说,举办此次连环画展的初衷是想传承文化,同时唤醒时代记忆,激发阅读兴趣。(稿件来源:湄洲日报/仙游今报 莆田文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