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涵江文明网!
福建莆田:小公益大情怀 爱心行动让善美走进千家万户
【发布日期:2019-04-28】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显示: 】 【阅读:次】

 


自古以来,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在莆田,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加入当地的志愿服务队、爱心公益组织,用自己的爱心和双手,以实际行动将爱心的种子播撒在城市乡间,让慈善的活力在莆阳城里绽放出善美之花。

爱心常在情暖兴化 莆田电力“点亮”美好生活

电力义修哥志愿者为群众义务检查室内线路

暮春的莆阳大地,以国网莆田供电公司“电力义修哥”服务队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热潮持续升腾,成为这座美丽城市的流动文明线。

“快看!电力哥哥姐姐们又来看我们啦!”伴随着稚嫩童声的呼唤,孩子们簇拥着来到“电力义修哥”的身旁。不久前,“电力义修哥”志愿者走进仙游菜溪电力希望小学,他们化身“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用电知识课,还指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电路构成、手摇发电等模拟小实验。

在“电力义修哥”工作室墙上的一条“时光隧道”,记录下他们行走的“历史足迹”。2013年7月,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成立了一支由26名青年员工组成的“电力义修哥”青年志愿服务队伍。2016年,升级为公司对外统一志愿服务品牌,在城区、秀屿、涵江全面铺开,志愿服务项目多达80个。2017年,在全市全面覆盖,同时制定品牌提升方案。2018年开展“用电爱心延伸服务”,发动全市30个供电所服务当地农村地区孤寡老人等时至今日,这支年轻队伍已发展壮大到706人。

义务检查室内线路、维修开关是“电力义修哥”最基本的服务。近年来,莆田高楼林立,街区棋布。而未经改造的老社区,还是一片低矮、阴暗的老房子,电线散乱、老化。年轻人多搬到新社区的套房,只剩老人羁留在此,常常对“电”茫然无措,安全隐患随时可能触发。“老社区地形狭窄、复杂,楼道空间也狭小,干起活来体力消耗大。”“义修哥”刘喆说,虽然辛苦,但能让孤独的老人感到温暖,这样的服务就很有意义。

在“电力义修哥”工作室的墙上,还有一张志愿服务地域接线图。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中心点从荔城、城厢四面扩展,连接秀屿、涵江、仙游,还延伸到湄洲岛。在地图西北面的仙游县,菜溪电力希望小学赫然在列。20多年前,福建省电力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菜溪村创办了菜溪电力希望小学,给深山里的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今,电力义修哥将这个优良传统传承下来,每年还是一如既往,一次次把爱心和温情融进这所象征“希望”的校园中。

“我们是电力义修哥,踏着妈祖的足迹,送上关爱,为你排忧解难。”张贴在电力义修哥工作室的墙上的《电力义修哥之歌》唱出了“义修哥”们的心声。90后综合水电工林忠,是“电力义修哥”的一员。热心肠的他,多年来走街串巷,为志愿服务倾注了一腔爱心,成为福建省青年志愿者。2016年12月,林忠从志愿者们中脱颖而出,获评“莆田市最美志愿者”。

滴水虽小,却能汇聚成江河。在“电力义修哥”队伍,还有许多像林忠一样无私奉献的青年,他们用辛勤付出帮助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这支队伍先后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省“工人先锋号”、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第十三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等称号。2018年,电力义修哥志愿服务获得了“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目前,“电力义修哥”志愿者已累计走访农村地区五保户、孤寡老人、残障人士、贫困户3000多户,得到了社区居民、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营造了向上向善的良好文明风尚。

像海绵一样汇聚爱心 仙游这个公益组织用行动传递温情

仙游海绵团走访贫困学生

4月的莆田,时有阴雨。但来自仙游海绵团的志愿者却用他们的爱心行动,为仙游县近20名贫困学子带去了阳光般的希望和温暖。

不久前,21位海绵团志愿者分为5组分别前往仙游县鲤南镇、大济镇、榜头镇、盖尾镇、郊尾镇、龙华镇、石苍乡进行助学走访,为贫困学生送去了资助金共计10570元,发放学习用品14份。

自成立以来,仙游海绵团的志愿者们就是这样八年如一日,奔走在爱心助学公益事业的第一线。据悉,仙游海绵团的公益助学之路始于2012年。当时,海绵团创始人之一、团长林育程与三位好友得知仙游县有十几位贫困学生正等待爱心人士资助,他们立即通过曾德梅老人,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不如召集更多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一起来资助,把这个公益活动长期做下去?”念头一出,说干就干,海绵团应运而生。

“团队命名为‘海绵团’,就是希望像海绵一样汇聚爱心,汲取社会正能量,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将这些爱心释放,回报给社会。”林育程介绍,曾德梅老人捐资助学的善举一直感召着团队,因此团队坚持把助学为主要公益方向,发扬传承曾德梅老人精神,以仙游地区贫困家庭学生为主要资助对象,通过团员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善款,从而帮助贫困学子解决生活上、学业上的经济困难。

团队每月开展一次助学走访活动,走进每一个贫困学生家中,到户查访,并进行物资捐赠等,确保每笔善款送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成立网上“海绵团微爱店”,将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放在微爱店进行义卖,所得款直接存入海绵团对公帐户中,全额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开展公益洗车,在募捐的同时,把爱心助学的公益理念传递给了成千上万的车主……

一个个项目承载的不仅是贫困学子求学的希望,也寄托了海绵团志愿者们的爱与祝福。正如这个团名一样,海绵团成立以后,吸引了许许多多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加入。

来自仙游鲤南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卢惠姗自2015年加入海绵团以来,不仅自身积极响应,参与团内的助学走访等活动,而且在她的带动下,家人也成为了海绵团的志愿者,全家人一起做公益、献爱心,为贫困学生慷慨解囊。卢惠姗还发挥自身职业优势,为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尽心辅导。

海绵团还有一位志愿者“正先生”,三年来,每个月都为海绵团走访的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和善款,并坚持匿名捐赠,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此外,海绵团还有一名特别“志愿者”——一家名叫雪樱海的休闲书吧。该书吧经营者在得知有员工匿名做好事,通过海绵团资助学生的善举后,随即承诺,出售的每一本书籍的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公益助学,为公益事业贡献企业力量。

涓涓细流汇成了大爱的江河。仙游海绵团从最初的四个人,发展成为了现在300余名团员的规模,以80后、90后的青年人为主,他们正成为团队乃至莆田市公益事业的主力军。

海绵团成立至今,进入了第八个年头,参与走访活动的志愿者达700余人次,发放资助金额达120多万元,有1500余人次学生得到了资助,以实际行动传承爱心老人曾德梅的助学善举。

这就是海绵团的公益力量,他们的爱心助学脚步不曾停止,也更将继续前行,步履不停,展现莆田青年的公益力量。

篮球公益两不误 莆田这个“青篮联”“益”起行动为爱而战

现场图片

近日,一场创新性的纯公益篮球联赛在福建莆田市火热举行。这场比赛中,任何球员每得分一分,球队就要为团市委旗下的专项公益基金捐款10元。组织承办这次公益联赛的,正是莆田市青年联合会篮球联盟。

莆田市青年联合会篮球联盟,又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青篮联”。 2010年,在团市委的号召下,由莆田市各行各业的篮球爱好者、业余篮球队自发组成的。如今,该联盟已集聚了来自公检法、部队、企业等各行业的30多支优秀业余篮球队,队员500多人,并由各支篮球队的领队或负责人自愿组成了61人的青篮联代表。

陈攀是现任的市青年联合会篮球联盟秘书长,也是“青篮联”创始人之一。陈攀介绍说,秘书处的人员是由代表们投票推选出来,主要负责日常联盟的运作。但无论是联盟的代表,还是秘书处的伙伴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里所有的付出都是义务的、自愿的,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

“青篮联缘起篮球,大家聚在一起都源自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在这里,没人计较报酬。”陈攀说。多年来,通过“青篮联”的组织,莆田市大量的优秀业余篮球运动员得以相互交流比赛提高技艺,共同助力篮球运动在莆田市民间蓬勃发展,莆田“篮球之乡”美名远播。

但“青篮联”不止于篮球。2010年青篮联成立之初,在陈攀的精心组织下,“青篮联”就邀请NBA球员来莆田举办公益赛,成功为SOS儿童村募集善款、运动装备合计价值3万多元。9年来,“青篮联”共组织策划参与了公益活动260多场,带动2万多人次参与,筹集捐赠物资和资金1200多万元。

近年来,“青篮联”更是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播撒爱心,倾情助力精准扶贫。青联代表们利用所在各行各业的优势,多次带着生活物资和慰问金走村入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对接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帮扶。发挥特长,由青篮联承接开办了针对贫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公益篮球培训训练营项目。截至目前,已为600多人次的贫困户或贫困生提供帮助。

同时,“青篮联” 还积极参与团市委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暨“保护木兰溪·青春志愿行”活动,开展关爱城市清洁环卫工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打造青年志愿服务驿站服务点,助力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第二十五届世界技巧锦标赛等大型赛会活动举办。近年来,共组织和参与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多场,服务各类群体3万多人次。

通过9年来的努力和奋斗,“青篮联”在青年人中凝聚起一股精神:明亮、团结、向上、向善。在“青篮联”,有一种拼搏意识,除了赛场上的挥洒汗水,队员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积极向上,9年来,有队员自主创业,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为莆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更多的队员则在各自岗位上积极进取,在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挥发着正能量。在“青篮联”,有一种团结意识,队员们互帮互助凝聚成一个有爱的集体。在“青篮联”,更有一种奉献意识,大家义无反顾的付出,积极参与助力公益事业的发展,让正能源影响更多的青年人,让爱传播得更远更远。(稿件来源:湄洲日报 莆田文明网综合)